顯示具有 活動搶先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活動搶先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搖滾臺中



       今天小編帶著全家大小,來到搖滾臺中的綠色舞台區,看到很多中部在地的NGO組織,訴說著中部在地的環境議題,也很多樂團演透過音樂傳達對於環境關心、關懷,也看到很多年輕人也漸漸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年輕人靜靜的聽著環境的故事,也提出很多問題,讓小編非常感動,其實,臺灣社會新一世代,對於環境、社會,也是具有批判性思考、反思的能力。(感動的旅人教師愛樂芬)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參訪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發表會





        今天小編們傾巢而出,專車前往中正大學,為的就是要參加100學年第二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的成果發表會。兩天的發表會,全國所有受到教育部補助的課程和課群,都爭奇鬥豔的來展現這一個學期以來的成果。

        不同於以往小編參加的研討會,現場瀰漫著一種專注卻雀躍的氣氛,每一個計畫主持人帶著自己的課程助教,用相片、影片、圖表希望可以百分百的呈現這學期的精彩,雖然每一組課程都如此的認真,可是對於其他課程小組的努力,不但沒有你死我活的競爭,卻是互相參考、互相討論學習的,宛如台灣的教育要一飛衝天了。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大學大小事在嘉義 -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績優計畫評選

   

       101年2月3日大學大小事的夥伴這次來到嘉義中正大學,造訪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評選會場。各個課程計畫的成員莫不使出混身解數,向評審委員和前來觀摩的師生們展示課程的精彩內容。

       在這次的計畫評選過程中,小編注意到各個課程除了關注公民核心能力的展現之外,也開始彰顯每門課程之中的公共性和多元性。課程成為一個對話的載具和窗口,讓更多公共議題得以在課程中獲得實踐與思辯的過程。

       當然,現場除了各計畫的展示,還有研討會主辦單位準備的美味餐點,不過鑒於小編野豬已經快從小野豬變成大野豬,就不再貼上誘人的美食照片,以免讓自己失去理智XD。所以今天的簡單報導就到此結束,小編野豬下台一鞠躬!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簡評「文化雙G,點發你的媒感種子」裝置藝術展

G點作為一種展場策略
       高等教育之所以可貴,在於提供了學生和教學者遊走於科際邊界的自由、動機和空間。而通常所謂「對話」,也經常發生在不同科際的交界之中。中正大學傳播系簡妙如老師透過「媒體思辨」課程,鼓勵學生主辦的「文化雙G點,點發你的『媒感』種子」裝置藝術展 ,便也試圖各種由學生自行設計發想的裝置藝術,讓作者、觀展者透過穿梭其間的過程,省思媒體和社會議題的現狀。

大學趴趴造系列:「人、社會與環境:從關懷環境到服務社會,創新與服務」,筆記一場優質的研討會。



      今天旅人教師小小編來到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參加通識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主題為「人、社會與環境:從關懷環境到服務社會、創新與服務」。

       小編在其中的角色為策劃者、實踐者與參與者。早上議程為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崇名主任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人、社會與環境間的脈絡與連結-從在大肚山上的東海大學談起」。從社會學家的角色來談,讓小編獲益良多。小編為環境教育、建築、城鄉的背景,一聽到王主任從社會學來談人、社會、環境,亦有交集,亦有聯集,亦有不同觀點,這就是跨領域的魅力所在。最重要王主任提醒我們一個核心的價值:I AM HERE,通常我們都沒有認清這一件事情。小編自行延伸,從I AM HERE到I AM EVERYWHERE....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文化雙G點 點發你的"媒感"種子 裝置藝術聯展 臉疏




       這幾天的豪雨也讓這一個唯一佈置在室外的組別,特別需要注意後續的關心,就讓小編來為您介紹:

       這一組的作品名稱叫「臉疏」,臉書很普遍,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臉書PO一些動態,塗鴉牆就像是個人的展演空間,我們能做的就是按讚跟回覆,隔著螢幕畢竟不像面對面的互動可以深交,可以更了解彼此,這樣的單相溝通,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只看到對方想要表現的那一面,那看不到的面向呢?探討臉書的溝通方式真的可以增進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嗎?還是其實會讓人變得疏離?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文化雙G點 點發你的"媒感"種子 裝置藝術聯展 前傳


       今天野口及野豬冒著全台多處停班停課的風雨,到中正大學圖書館參觀文化雙G點發你的媒感種子裝置藝術聯展,http://www.ccu.edu.tw/showNews.php?id=2795由中正大學傳播系「媒體思辨」課程學生主辦媒體思辯是由中正大學傳播系簡妙如老師開的一門選修課,這一門課主要分成幾個主軸,認識媒體的文化現象、媒體政策、媒體結構以及媒體工作者等。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第十屆「意識、權力與教育」研討會




       高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輔仁大學戴伯芬教授分享了一個訊息『從2008年至今,國內私立大學共減少了1177名教師』,也就是說在少子化的危機之前,私立大學已開始大幅裁減專任教師人數...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無法想像該如何維繫學術界的活水,也不知如何鼓勵有志青年的持續投入這個行業

這是高教體制的重大危機...(小編麥必肯)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2012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於今明兩日在八角廳舉辦2012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主題涵括表演藝術跨領域、戲劇與劇場藝術和表演藝術教育等等。

       今日出席的講評老師有王友輝、容淑華、牛川海、王淳美、邱源貴等人。現為北藝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的榮淑華教授,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奮力一躍」來提醒大家,在論文探討的部份,如何從中提出反思、反批也是十分重要的。容教授更提到,質性研究就像作實驗一樣,從研究方法的選擇、操作方式的細節等,都要明確地加以詳述。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第二十八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議


         就讓我們張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跨過了許多大學的招生困境、政策和核銷,大學教師和大學的確站在關口,一夫當關的執打造可以接手台灣的下一代之手。然而足夠面對未來的全人素養,的確不是可以用論文積分累積的。

       在產、官、學的名稱排序,其實也反映出在大學裡的內在排序,大學通識教育常常被當成專業教育、甚至是證照教育,而通識教育在教育的場域當中是被邊緣化的,如果專業度極高的醫學院都可以做到在大一大二時淨空所有專業課程,只有醫學素養、醫學倫理等基礎及涵養課程,由此可見視野及涵養是一門無法被評分卻不能遺忘的課。

小編專任助理野豬+野口正修科技大學

第二十八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議 報導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通識教育與公民素養教學知能研習現場報導



圖片說明:周平老師的胡琴演奏    圖片來源:小編野口
       上週五小編野口單槍匹馬到崑山科大崑山會議廳參加”通識教育與公民素養教學知能研習”,外面的太陽炙烈,就讓小編為大家報導今天現場狀況。

       一如往常在研習還沒有開始之前,大家都不知道這會是怎麼樣的一天,挑選距離講臺遠一點的座位是一個充滿安全感的做法,在偌大的會議廳裡講師好像離群索居的智者。

       今天的每一位老師,不論他們來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什麼,唯一不變的是在話語之間充滿熱情,對知識、對生活、對探索、對於身為一個公民。在每一門課程的設計中,都處心積慮的要傳達一份熱情、一種態度,希望透過教育能為我們下一代的主人翁種下足夠面對外來的種子。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談清大校是論壇



    
       清華大學辦了校是論壇,不過顯然與會人數無法使人理解學生對公共議題的關心程度。如何使學生參與校園公共議題,向來是從事學生活動者的疑問。

       一方面在我們的教育養成過程中,沒有讓學生有太多參與相關事務的歷程,保守一點的學校要檢查學生的內衣顏色就檢查。大多數人也沒有機會參與校園事務。另一方面而言,反正校方都安排好了,學生只需好好考試唸書就行。最終,是制度讓學生習慣活在框架之中,被徹底的馴化為順民。

       極其合理的,希冀被馴化者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是種天方夜譚。但從大埔事件、王家都更事件來看,我們卻也還覺得大學生有參與社會的熱情和希望。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要如何做?不只是大學大小事傷腦筋,許多有識之士亦然。大家一起動動腦吧。(小編專任助理-野豬)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第一屆跨科際教育研討會現場報導

圖片來源:小編野豬
       今天大學大小事的小編野豬和野口來到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為大家報導第一屆跨科際教育研討會(謎之聲:以及SHS團隊的俊男美女們)。

       在現今的高等教育,特別是通識教育場域之中。科際的分野已經明顯地成為教育先設的障礙。過於嚴明的專業分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受益,卻也受囿於既 有知識框架。人類文明面對的問題既寬廣也複雜,那麼教育體系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展基礎,如何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正向且積極的面對此一問題,便成為通識教 育必須有所回應之事。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成大─「學生觀點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規劃」計畫,4/27-4/30舉辦紀錄片營隊活動

圖片來源:小編野豬
各位老師與助理您們好:

       我是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STM)中心的助理若璇。王秀雲老師所執行的「學生觀點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規劃」計畫,將於4/27(五)~4/30(一)舉辦紀錄片營隊的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大專生報名參加。

       希望各位老師能於課堂上幫忙宣傳。謝謝!

       這個營隊是教育部中鋼計畫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的一個子計畫,主要任務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及學生對於五大素養的看法在校修課情形。
相對於核心能力的是五大素養,為:倫理、民主、科學、媒體、美學。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101年3月2日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期初座談會議

一大早就滿場的中正大學國際會議廳
       各位大學大小事的朋友大家好!上週五小編再次來到中正大學,為大家報導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的期初座談會活動。

       公民核心能力向來是高教領域的重要議題。如何在大學課堂中,實踐民主、美學、倫理、科學、媒體等等能力面向,成為需聚焦的問題。以此為脈絡,本次座談會安排了數場講座,期盼激起各計畫執行者,在課程經營的過程中,針對公民核心能力有跨能力的對話與課程內涵的深化。

       以小編參與的講座為例。林崇熙老師和陳建良老師分別由巨觀和課程為主體的角度出發,向與會者闡述何謂公民素養,以及公民素養在課程中的實踐。而蔡介裕老師、何昕家老師與石純齊助理,則從課程的設計、課堂的運作和課群的經營切入,講述實務面的問題。

       公民議題隨時處於辯證的狀態,並隨著社會的脈動而有變動。期待這樣的活動提供的對話空間,能讓不同的聲音獲得交流,並讓計畫的中心價值繼續體現於校園內和課堂中。(小編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