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吳明益時間」-【我不慢,只是仔細】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花了十年,可我也等了這部電影十年。

       這十年裡,打著葉問招牌,拍的是「精武門式」廉價愛國主義情節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不問俗濫,我都看過。電影導演為了武打場面的炫技,用的是甄子丹、杜宇航這樣的練家子。可王家衛用梁朝偉,我聽過不少人也看過不少報導的訕笑。要練家子磨演技是困難(雖然這些年中產、港產的武俠片,演技並沒什麼大用),而要個年過四十的演員練拳,那苦也不是一般演員願意擔下的。

「旅人教師愛樂芬時間」-教育的另一端:幼兒教育的感動



讓我們共同成長與學習,家長成長班之見思:
建構實踐與尋找,華德福教育的風。純。反。全

我一直認為「有了孩子之後,人生才是完整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對我幼年的記憶與印象,非常不清晰,一直想不起來我的幼年發生與經歷過哪些事情,而有了孩子之後,這一切一切都慢慢追尋回來,一邊與孩子成長,猛然才會體悟到,原來這個年記的孩子是這樣,而我的爸媽,也就是孩子的阿公阿嬤也會提起我幼時的種種事蹟,我就會有種錯覺,就像我也回到幼年,尋找那失去已久的記憶,我要感謝我的孩子,因為祂們,讓我的生命邁向完整。

[大學小心事]新年快樂

流鼻涕
我沒有遞上衛生紙

一個人離開教室
我沒有邀你吃午餐

嘴唇乾
我沒有拿出特別多買的護唇膏

訂班服
我不敢直接幫你勾上你的SZ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周平時間」-關於高教評鑑的一段慷慨發言


時間:2012年12月26日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教育部委託政大公企中心舉辦「高教評鑑論壇」,以下是我當時在達官顯貴面前放肆的逐字稿,有點口語化:
       謝謝吳校長的溢美。我一個月前在這裡表演胡琴,是因為教育部「大學小革命計畫」的成果發表會,這個計畫執行一年多,投入非常多的時間和心力在社區,帶著沒有音樂基礎的老人學習二胡,相信這種社區音樂美學的啟蒙工作也是高等教育對社會有貢獻的一種方式。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大學小心事] 深夜


       一個人,不能說習慣或不習慣,而該說是很奇特的感覺。比方假日,如果沒有朋友來訪,我幾乎不開口說話。我告訴自己,要學會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從紛紛擾擾或各類穿透生活的聲響中,找出自己的位置。或者要給自己一些空間,將跳動了快三十年的靈魂,細心的安置起來,讓悲傷或寂寞找不到靈魂的蹤跡。因為我相信那樣便不會再掉眼淚,或者覺得冷涼。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大學大小聲」臺灣體育教育的共業,憑什麼指責許文雄?


       如果你是或曾經是臺灣棒球的球迷,今天看到這一則新聞都會心碎。


       前La New熊投手許文雄,數年前因假球案遭開除,今天又被高雄市警方逮獲涉嫌盜伐珍貴牛樟木送辦。許文雄被球隊開除這幾年來,求職處處碰壁,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固定,為了生活只好挺而走險。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大學好好玩」-音樂、影像與展演@中正大學


       隨著寒流來襲,台灣學生們的上半學期也宣告結束。親愛的大學生們,都和期末考和期末報告奮戰完畢了嗎?
       你也許不曉得,在國立中正大學,有一門課的期末不用考試也沒有報告,而是舉辦連續三個晚上的超酷活動!       這是中正大學傳播系的簡妙如老師所開設的「音樂、影像與展演」課程,內容包含了流行音樂的表演活動策畫,以及流行音樂與國內外經典電影的關係。除了回顧台灣的音樂節歷史演進、經典電影和配樂,也介紹了國外的音樂影像作品和流行音樂場景中的青年文化龐克精神。龐克的DIY精神就是善用身邊的資源,用少少的成本來實現自己想做的事。課程中也安排了多場重量級演講,有The wall執行長、《Design & Thinking》紀錄片導演、台灣首席音效大師,及獨

[ 大學小心事 ] 三十歲,那些事。


那天在車上坐著,才發現我們都快要三十歲了。

       彼此認識的時候,我十七歲而她才十六。這十數年只如一個轉眼。轉眼之間,已經是歲月不再留情的年紀,太多感慨只能深藏在風裡。我們以前常說話,有時我聽她說,或者她聽我說。這次,我們有更多時間只是沉默著,太多需要嘆口氣的事情,不如不說,呆坐著還更好一些。
       那些年,讀大學的日子,我還不懂陳昇。役畢西返,找了工作。跟著老闆聽「風箏」、「最後一次溫柔」、「恨情歌」。總算和陳昇相見恨晚。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吳明益時間」-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1989年我進入傳播科系前後,正是記者或大眾傳播這個行業被認為充滿未來的職業。那時候「傳播」還沒有被想像成另一種稱為「傳播妹」的行業,主播的工作還沒有變成二十四小時輪班的「主播群」(而且不斷換造型還戴瞳孔放大片),新聞畫面也不像檳榔攤的七彩霓虹燈跳來跳去。彼時《人間》雜誌剛剛停辦,但我還是會每個月從舊書攤一本一本買回來,讀到「湯英伸事件」的報導在房間大哭。《影響》則剛剛創刊,讓我們知道原來電影也可以有「影評」。廣告界出現了「意識形態」,於是我們發現原來口香糖也可能用「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或「貓在鋼琴上昏倒了」這樣的句子來賣。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吳明益時間」- 麵包的滋味


       食物是人與世界的連結,你吃下去的,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可以決定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一座小行星的飲食方式》

       幾天前收到一位北藝大同學葉思的來信,說明他是一個稱為「料理最前線」的團隊成員,這個團隊是因為士林王家事件所成立的,他們一面協助王家對抗建商的壓力,一面思考如何滲透、改變一個社區的思考。
       沒有意外又讓人充滿意外的是,這群年輕人選擇從飲食開始。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麥必肯時間」-原來這就是國家喜歡的禮貌教育啊....


       聽聞日前一位新北市私立高中任教的老師,在臉書發表「虛偽的禮貌,馬總統喜歡嗎」一文,描述總統到學校舉行「總統與青年有約」座談會時,會事先「綵排」喜歡被問的題目
例如:「馬總統在工作之餘做什麼運動啦、馬總統以前學生時代的時候怎麼唸書的啦。」....
       小編終於知道,這麼優雅的互動,才是大家喜歡的禮貌教育....

--------------------------------------
虛偽的禮貌,馬總統喜歡嗎?

「大學大小聲」- 大學四年,你想當雞腿還是幹細胞?



...以生物科技來作比喻,如果我們的社會需要食物,那麼大學教育理應把學生培養成彈性可變的「幹細胞」,而不是一隻已經分化完成、定型的「雞腿」...

---------------------------------------------------------
要的是幹細胞而非雞腿

(黃俊儒 2013年01月05日 蘋果日報 A28)

        回顧2012年,是一個年輕人抱怨找不到工作,同時僱主也抱怨找不到人才的一年,「學用落差」儼然成為大學教育最需要被檢討的一環。連總統的元旦文告都提及,「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明顯失衡」導致學術與實務之間未能密切結合。

「林崇熙時間」- 從「不理性」到「不禮貌」


       1980年代環保運動、農民運動、勞工運動、消費者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人權運動、反核運動、還我母語、還我土地、回鄉運動、…等諸多社會運動中,只要聲勢浩大到鎮暴警察嚴陣以待,第二天所有報紙(除了自立晚報)就會以「不理性」來污名化之,卻不探討此社會運動的訴求與意義。對於與權力共構的媒體而言,何謂「理性」?就是「和平」地遞交陳情書後迅速離去,也不追究此陳情是否有效之謂。也就是說,所謂「理性」,就是依照權力者的遊戲規則,在其可控制範圍內行動之謂。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麥必肯時間」- 跨年晚會的存在焦慮


一夜狂歡之後,關上房門的那一瞬間,是不是難掩空虛呢?
明明擠得要命,但是沒有去那邊「...五、四、三、二、一」,是不是又覺得像被世界遺棄了呢?
想起2007年的一篇評論,時間經過六年
場景好像都差不多嗎?!...呵呵

----------------------------------------------------

跨年晚會的存在焦慮(2007.01.07 中國時報 )

       才過去一星期,跨年晚會幾幕令人錯愕的畫面,依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