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簡評「文化雙G,點發你的媒感種子」裝置藝術展

G點作為一種展場策略
       高等教育之所以可貴,在於提供了學生和教學者遊走於科際邊界的自由、動機和空間。而通常所謂「對話」,也經常發生在不同科際的交界之中。中正大學傳播系簡妙如老師透過「媒體思辨」課程,鼓勵學生主辦的「文化雙G點,點發你的『媒感』種子」裝置藝術展 ,便也試圖各種由學生自行設計發想的裝置藝術,讓作者、觀展者透過穿梭其間的過程,省思媒體和社會議題的現狀。



       裝置藝術具備了高度的個人特質,傳達了屬於作者的強烈主觀詮釋。在「文化雙G點」展覽海報中,即可看見策展者和參展者的濃厚實驗色彩。一顆被剖開的蘋果被放置在女陰的部位,以此比喻身體特質,並再進一步引申為一整個學期課程中的收穫和衝擊。以身體作為一種語言策略,在二十世紀中以來,並不算是少見的策略。對於宣傳而言,是否能收到效果尚待考量(事實上文化雙G點一名是和嶺南學院之前的活動相呼應而來),但是在意義上則是相通的。許多台灣社會議題極需解放,或者退一步言,需要更公開的討論。以此邏輯而下,這個展覽的形象與行動綱領,便先彰顯其社會批判性為優先的邏輯了。



個體在社會結構中身處窺視/被窺視的困局
       縱觀整個展場,傳達的主題其實相當程度關注在窺視/被窺視的困境之中。在媒體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人都正在窺視他者,同時也被他者窺視。進一步言,這種困境正是由社會結構和媒體所共同營造。只要符合商業原則或人性窺視的原慾,那麼從王建民到你我他,從電視到臉書,都有可能成為實踐窺視的場域。

       以此觀之,這場裝置藝術展或許美學技巧方面,並不如專業系所的手法,但是其中要訴說批評的物事,則是沉重得足以成為另一種表述的手法。這樣的手法,要主張的事物非常單純,但是也赤裸得使人心驚。畢竟我們已經生活在媒體建構的論述結構中太久,而也太習慣單方面的接受資訊。路過圖書館,花些時間讓自己進到展場中,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在媒體和社會中的位置,以及了解我們被馴化的過程。或許所得到的衝擊,將不亞於G點二字所欲隱喻的,暗示的。

(小編專任助理-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