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當我是一個TA及當我是一個老師- 對TA的建議與經驗分享(1)

文/何昕家老師


何昕家老師與石純齊助理於100年3月2日公民核心能力
期初座談會進行專題演講
沒有所謂完美的TA,也沒有所謂完美的老師。 
只存在著擁有良好溝通協調的老師與TA。 
以學生為核心,社會脈絡為導向,共創課程美妙的樂章。


        一直以來,到底老師與TA間的關係為何?這個疑問,常常存在老師與TA的心中,尤其是第一次擔任TA以及第一次與TA合作的老師,常常心中會出現有些疑惑, 例如:老師的疑惑在於要請TA協助什麼事情?協助這些事情TA的能力可以嗎?TA要不要到課堂上來?……等大大小小疑問,而TA的疑惑則是在於,這樣的工作量是正常的嗎?跟老師要保持哪種關係?跟學生的關係又要保持哪種關係?……等多樣化的問題。而當今針對TA的相關培力活動與課程,常常會以TA該要盡哪些責任為主軸,以老師為核心,TA該做哪些事情為主要內容,較少提到看待老師與TA的關係,或是針對老師與TA的關係中,需要如何培力老師,老師從課程規劃設計與進行的角度來看,扮演著與TA互動關鍵的角色。因此本文將透過後學微薄的教學經驗及與TA互動的歷程,提出老師與TA關係該如何看待以及面對,希冀針對第一線辛苦的教師以及TA能提供部分的經驗,後學所提絕對不是全部,而僅只於冰山一角,因為每位老師與TA都有獨特人格特質,應該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以下的經驗分享,僅為後學個人歸納分析所提出,不見得可以符應各種狀況,更何況,每個學校校風及氛圍也有所差異,諸多變數之下,更顯後學的 經驗絕對無法放諸四海。

       那又為何需要寫這一篇文章呢?後學這一篇拙作,希冀可以提醒老師與TA可以思考相互的關係,以及尋找到適合的相處之道,老師、TA、與課程這四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簡單的關係。也就是~

(TE(老師)+ TA(助教)+ ST(學生))X 溝通 + S(社會脈絡) = C(課程)

       可以瞭解到,縱使有完美的老師、完美的TA以及完美的學生,沒有相互溝通,對於課程而言,都是屬於一種非正向的發展,而符應社會脈絡,也成為一種讓學生與TA與真實世界連結的方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