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五花八門大學路-設計之於我



首先,先來定義「設計」這兩個字。

       提到「設計」,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聯想到酷炫的汽車、奇特造形的建築物或時尚服裝等,而侷限地關注設計範疇中屬於視覺性的部分;且在媒體與訊息傳遞發達的時代,更容易被琳琅滿目的視覺性設計所牽引,而認為設計師就是從事做出酷東西的人。

       翻翻字典,「design設計」的釋義,是:對於某項目標立定計畫,為了完成計劃而所做的種種安排與執行;也有人認為設計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針對所遭遇的情境與問題,收集資料、找出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有時候提出的解決之道不僅是看得見的物品,也有可能是看不見的系統、或思考方式等。

        然而,「設計」對我來說,比較接近「完成某一件事的過程」,並且希望可以落實在生活中;比如說週而復始忙碌許久的自己,好不容易假日到了,我應該「如何度過難得的假日?」審視一下自己最近生活狀態,發現(問題):常常外食、心情緊張、無法思考等;歸納的原因為緊湊的生活步調所造成;所以我需要放鬆(目標),放鬆的方式可能有:做些與平日不同的事情,如替自己做三餐,轉換心情與獲得滿足感;傍晚出門騎腳踏車吹風、或是到河堤上去走走,安排一個簡單的放鬆方式,轉換空間獲得腦袋思考的空間…..等等,可以想出許許多多的提案,選擇一個去執行,並在假日結束後看看自己有沒有輕鬆開心一些,如果有便是一個成功的假日設計。

        其實,這些都是大家平時接觸的事情,人人都是生活的設計師,不是嗎?

        我為什麼會踏入「設計」的領域呢?仔細想起來,我一直都在!從小我的手就很巧,喜歡畫畫、勞作、佈置、製作各種手工卡片等的休閒活動,也喜歡自己創造特別的禮物送給朋友、也曾經自己買手工蠟燭DIY書籍來研究嘗試動手做;因為這些興趣,影響了我日後求學的方向,而在念大學時踏入了「工業設計」的領域,算是真正開啟了認識「設計」的旅程。

        在求學過程與從事設計相關工作幾年以來,我常常在思考:「設計」在工作上、生活上、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偶爾陷入緊湊的工作中「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情況,每天接觸目不暇給的設計提案,處理複雜的問題,便會忽略它最原始的存在方式與價值;我常想象,如果我今天不曾進入設計領域,是否更能發現生活中的驚奇?是否時時充滿好奇心?是否能以獨特的眼光欣賞每件事情?如何可以讓「設計」能在生活上讓人獲得簡單的喜悅與滿足,並且樂於分享,一直是我喜歡也正在學習的一環。

現今臺灣的大學對於設計專業的訓練(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的不同) 


       我真正接觸到關於「設計」的教育是在念大學時,當時我選讀的科系是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在大學四年裡所接觸到的設計教育,大致上也分為四個階段:(1)美感培養取向的設計基礎、(2)融入設計分析、造形、質感與功能的產品設計、(3)結合計劃研究與實務練習的工業設計、(4)著重系統發展、組織團隊合作的專題設計;學習完這四年的設計教育,大體上只能說認識了「工業設計」的縮影,學習了基礎的設計知識、方法、實務,作為準備踏入社會工作的門檻條件。

       然而,大學教育的本質在培養學生具有自由思考與獨立判斷的能力;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和正確做事的方法與態度;追求真理,吸取知識;進而關懷社會,服務社會的心。所以,在大學的修業制度中,除了本科系的科目以外,仍需要修習通識教育、近年來推行的跨領域學程、服務學習等;修課之餘,近年來大學(指成大工設系)更提供多元、國際化的學習資源,例如:交換學生、國際交流設計營、海外公司實習,國際研討會等,盡量規劃良好的學習資源與環境,無論在專業領域或是品格態度都能並進。因此,在大學階段裡,值得學習的是:多元的知識與運用,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練習、資源整合的模擬等,更透過許多專案的規劃執行,培養學生邏輯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困難的能力,無形中將對專業領域的設計實務應用有正面的幫助。(由於筆者畢業及曾任教於國立大學,故僅針對大學制度敘明。)

       若將設計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1)設計概念、(2)實務訓練。一般大學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多半在「設計概念」上有較多的琢磨;其中(1)「設計概念」是經由設計方法中的收集資料與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透過訪問或研究等歸納,進而提出的「設計方案」,多半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提出良好的解決方式,或是透過科學根據提出未來更適合人類生活的設計;「設計概念」需要透過「設計實務」來視覺化,製作出真實的物件(一般認為是一件或系列設計品,也有可能是一個系統或是流程),透過物件來展示及模擬設計概念,讓人們瞭解;(2)科技大學則較著重「實務訓練」,針對如何製作出設計品、使用的工具與技法、如何畫出精美的圖等技術面來加強,過程中對於設計概念的根源、以及真實的問題觀察較缺乏深入探討。總體來說,設計教育的養成必須包含理解兩者,一般大學著重的「設計概念」表達,需將設計時期拉長來落實實務訓練的練習;科技大學著重的「實務訓練」,在技術之餘如能精進設計概念、以及邏輯表達能力,便能將設計過程執行得更完整。


我是王鈺喬,大學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曾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所研習,畢業後回母校成大工設系擔任講師三年,目前與曾元琦成立STUDIO YCYC/逐意設計工作室,以「再次閱讀生活」的理念,帶來不同主題系列精品金工創作。每件作品都是從設計師與素材的對話中所誕生,呈現了「生活文化內涵」、「溫潤手工質感」以及「優雅氣質細節」的氛圍,再次閱讀生活中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