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五花八門大學路 - 關於設計品味的培養




關於設計品味的培養

       延續上一篇談到的「關於設計師的態度與精神」,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更深入一些,關於設計師對自己的訓練中「設計品味的培養」。


     「品味」,我們常常聽到這個詞,維基百科解釋:「品味是一系列關於選擇和喜好的文化規律。品味是對各種不同的風格、禮貌、舉止、消費品和藝術品等有所區分、有所選擇。關於品味的社會研究聚焦於人類判斷何謂「美」、「好」和「對」的能力。」
 

       關於「品味」,我比較傾向將它看成:解讀事件、現象、創作等的邏輯;也就是說我期待能夠客觀地建立自己欣賞事物的眼光,了解事物背後的形成原因、或是作品概念形成的過程與創作的細節,而並非在第一眼看見這些事物時,就將美、醜、對、錯擺在評斷標準的第一位,這樣會讓我失去瞭解它們的機會,說不定也少了從中學習的機會了。

      今年到德國參展時,遇見了以前的德國朋友Eli,我們一起去看慕尼黑的城市生日慶典,慶典期間城裡聚集了許多傳統手工行業的攤位,逛街時遇見一位銀飾藝術家正在現場製作銀線編織,工作桌上擺滿了她別緻的作品,編織的方式使用古老手工蕾絲的工法應用;這時候我聽見Eli與家人正不斷地問設計師關於製作的方式,每個作品的想法,一邊試戴一邊分享她的意見和喜悅給我聽,然後就買了一個葉子墜子的項鍊,戴著它,搭配她平常中性休閒的打扮;老實說,我覺得細緻項鍊搭她平常的打扮有點怪,但我很認同她的欣賞眼光,以及她自己的喜好觀點,不是只有好不好看、可不可愛等等的角度而已。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Eli帶我到她外婆家裡吃早餐,外婆已經八十幾歲高齡仍然硬朗,由於是音樂家世界各地演出的關係,收集了許多各個國家的杯盤器物,家中經過外婆用心的佈置,顯得格外溫馨;尤其是小廚房與早餐桌,藍綠色的桌巾、小碎花餐墊、古典的藍色瓷器、中國紋樣的瓷茶壺、銀器餐具、玻璃杯盤等,搭配着手工果醬、麵包、熱茶,每一樣都散發著外婆的優雅、開朗的個性;那天,我們吃著外婆的熱情早餐,雖然我聽不懂德語,不過聽著她們天南地北地聊天,感受異國的親情喜悅。


       Eli與她的家人都沒有任何設計相關背景,但她們都有自己對於生活的「品味」!我喜歡她們在生活中落實品味的方式,沒有鋪張奢華、沒有跟隨潮流、也沒有互相模仿;表現出來的都與她們的內心、個性一致,忠於自己的品味,也尊重不同風格的主張!


       前幾天聽了一個品牌設計的演講,也提到了「表裡一致」的觀點,作品與個性應該是一致的,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品味,也應該從個性的調整起步,而個性的形成與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想要改變自己的品味、想要改變原有的思維,就從改變原來生活開始吧!記得,也要學習欣賞、解讀、思考生活中的小細節,相信會帶來不同以往的收獲!


作者簡介:

我是王鈺 喬,大學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曾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所研習,畢業後回母校成大工設系擔任講師三年,目前與曾元 琦成立STUDIO YCYC/逐意設計工作室,以「再次閱讀生活」的理念,帶來不同主題系列精品金工創作。每件作品都是從設計師與素材的對話中所誕生,呈現了「生活文化內 涵」、「溫潤手工質感」以及「優雅氣質細節」的氛圍,再次閱讀生活中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