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麥必肯時間」-原來這就是國家喜歡的禮貌教育啊....
聽聞日前一位新北市私立高中任教的老師,在臉書發表「虛偽的禮貌,馬總統喜歡嗎」一文,描述總統到學校舉行「總統與青年有約」座談會時,會事先「綵排」喜歡被問的題目
例如:「馬總統在工作之餘做什麼運動啦、馬總統以前學生時代的時候怎麼唸書的啦。」.... 小編終於知道,這麼優雅的互動,才是大家喜歡的禮貌教育....
--------------------------------------
虛偽的禮貌,馬總統喜歡嗎?
「大學大小聲」- 大學四年,你想當雞腿還是幹細胞?
...以生物科技來作比喻,如果我們的社會需要食物,那麼大學教育理應把學生培養成彈性可變的「幹細胞」,而不是一隻已經分化完成、定型的「雞腿」...
---------------------------------------------------------
要的是幹細胞而非雞腿
(黃俊儒 2013年01月05日 蘋果日報 A28)
回顧2012年,是一個年輕人抱怨找不到工作,同時僱主也抱怨找不到人才的一年,「學用落差」儼然成為大學教育最需要被檢討的一環。連總統的元旦文告都提及,「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明顯失衡」導致學術與實務之間未能密切結合。
「林崇熙時間」- 從「不理性」到「不禮貌」
1980年代環保運動、農民運動、勞工運動、消費者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人權運動、反核運動、還我母語、還我土地、回鄉運動、…等諸多社會運動中,只要聲勢浩大到鎮暴警察嚴陣以待,第二天所有報紙(除了自立晚報)就會以「不理性」來污名化之,卻不探討此社會運動的訴求與意義。對於與權力共構的媒體而言,何謂「理性」?就是「和平」地遞交陳情書後迅速離去,也不追究此陳情是否有效之謂。也就是說,所謂「理性」,就是依照權力者的遊戲規則,在其可控制範圍內行動之謂。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麥必肯時間」- 跨年晚會的存在焦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