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感恩家書-「中文鑑賞與應用」之通識作業設計

文/王若嫻(空軍軍官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小編野豬
壹、作業設計理念
     「感恩家書」的講授內容,建議以「親情文學」等相關作品為主,並講說應用文的正確書寫格式。為能配合此主題,使同學真正做到對父母的感恩,並加強對應用文的認識與了解,因此設計以寫作「期中感恩家書」一封,要求學生必須親筆寫作家書給父母。

       此課程名為「中文鑑賞與應用」,除了在課堂上選讀美文佳作,藉以陶冶學生的品格外,還必須融入讓學生能夠應用自如的中文能力。然而考量學生已經修過十二年的國語或國文課,到了「大一國文」課,還有什麼可教給學生的呢?或者,講授些什麼內容,才能引發師生的共鳴?因此將大一國文通識化,融入通識教育的精神,即為本課程主要之考量。

       事實又不那麼簡單,尤其在大一國文加入「應用文」教學。從選擇教材來看,坊間已有許多《大學國文選》等教科書本,可供參考。試了幾種版本後,發現已然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選文內容過多,主題無法聚焦。因此若能將本課程設計得更具有「創意」,更有別於一般傳統的國文課,且聚焦於一系列的主題中,當能夠有效吸睛,並且讓學生「甘之如飴」的上這一門課

       那麼,如何以老瓶換上新酒,以「傳統」固有的國學,變裝成現今學子所能接受的「創意」?答案在於巧妙的將「應用文教學單元」加入大量情感元素,讓同學感受到寫作應用文是一件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將應用文鎖定在「期中感恩家書」上,諄諄提醒同學:「期中感恩家書」不是一份給老師「看」的「作業」,而是送給自己父母最好的「禮物」!課堂上舉出幾個著名作家的例子,包括龍應台也給自己的兒子寫信,在《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序文〈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裡,作者談到她以三年的時間,與兒子安德烈寫信的過程,並堅持「我要認識這個人」,一個「十八歲的人」,最後作者寫著:「日後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漂萍離散──人生哪有恆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頁6)老師就以這幾句話,勉勵學生:認識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父母,體諒自己的父母!進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督促自己!

       授課教師儘量依照學生的程度,將應用文書信部分自編相關講義,作為主要教材,講解書信的寫作,包括直式信封、橫式信封,以及書信的種類、結構、用語、款式(含信紙的摺疊) 。甚至可編成簡要版與完整版,一併放置於教學網站上,供同學閱讀。所謂簡要版是針對本次感恩家書寫作而編寫的,作為學生寫作時的「備忘錄」 ;完整版則是與書信寫作有關的講義。

貳、作業執行流程
一、概要與比較的說明
       由於現今科技的發達,網路的普遍,現在的大學生提筆寫信的機會實在不多,反而較常使用e-mail等方式聯絡。然而書信與e-mail二者相較來看,只是使用的工具稍有不同,但在寫作的相關用語與格式等各方面,與傳統書信的寫作,仍有極密切的關係 ,正可作為傳統書信與現代e-mail寫作的授課教材。讓同學知道寫作書信,就與寫e-mail道理相同,並非落伍之事。

二、講授應用文書信
       講解應用文書信寫作的格式及注意事項等,特別要講授直式信封與橫式信封的寫作。建議教師自編講義(簡要版),較能聚焦於接下來所要學生寫作的期中感恩家書。簡要版講義儘量包括:信封寫作(橫式與直式、謹緘、道啟、安啟)及正確的書信內容,甚至附上簡單的範例。至於完整版講義則依授課時間,酌量講授。

三、回顧本學期授課文章
       寫作感恩家書最重要在於「筆尖要有情感」,因此有效的在課堂內引導學生的感發,至為重要!教師應先回顧自開學以來,所講解過的範文,簡要敘述相關文章的大意與主旨,以及選讀這些文章的原由,或者搭配相關音樂或歌曲 ,使同學了解教師選文的用心,有感於父母之愛的深廣,激發同學的寫作情感。

四、實際寫作感恩家書
       感恩家書寫作時,基本上形式與內容併重,會儘量要求學生以正式應用文格式寫作;但在內容或語句方面,還是會較有彈性,不硬性規定。為避免寫作落於天馬行空或不著邊際,書信的正文部分,特別規定以「感恩」或「思親」為主題,內文必須500字以上,並包括三大點:第一,回想過去所承受的庭訓及關愛,並述及共同生活時的點滴回憶;第二,表達對父母親的感恩之情與思親之意,感謝父母給予就讀大學的機會;第三,陳述自己對未來的自我鞭策與期許。

五、完成直式信封與橫式信封
       授課教師必須事前為每同學準備直式信封與橫式信封各一份(包括5元郵票各2張),其中橫式信封作為回郵信封,並要同學完成信封的練習。如果是2學分的課程,建議第8週先完成信封的教學與寫作,否則在第9週2小時內要完成信封與書信內容,太過倉促,徒然浪費學生寫作感恩家書的好心情,效果不佳。

六、完成「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
       授課教師必須為每同學準備一張「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如附錄)。這是授課教師寫給學生父母親的一封信,用以說明此次郵寄「期中感恩家書」的用意,並作為家長評分之用。建議在第8週先發放給學生完成此評分表的學生簽名部分,授課教師再將此信內容大聲朗誦給同學聽,讓同學明白教師的用心良苦。另外,此信函以粉紅色系紙張影印較佳。

七、完成感恩家書
       最後,在第9週完成所有寫作部分,加上第8週完成的「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及回郵信封,郵寄給家長。由於已有前數週的學習單寫作、範文講解與情感鋪陳,此時要求寫作感恩家書,對大多數的同學而言,不會是過重的負擔,多能如期完成。感恩家書寫作的實際操作,必須視學生個別差異而稍有彈性的調整,包括是否先擬草稿由教師批改後再繕寫等細節。另外,一封具有感情的家書,需要時間與感情的蘊釀,可視情況要求同學帶回寫作草稿,隔週繳交。

八、注意個別差異
       由於現今家庭組成較為多元,寫作感恩家書屬於較為私密的作業,必須考慮到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家庭的學生,因此授課教師務必時時提醒「有難處」的同學,可以與授課教師談話。授課教師可以稍加權變,感恩家書仍是可以寫作的,但不方便郵寄出去的家書,則統一交給授課教師評分。或直接與學生討論師生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寫作方式。

九、繳交並評分
       期中感恩家書屬於期中作業的一部分,授課教師可針對書信與信封格式正確與否給予客觀的評分。至於書信內容部分,或可依照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寫作測驗的評分標準(六級分),酌予給分。

十、掃描感恩家書
       將期中感恩家書一一掃描存檔。最後加上「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及回郵信封,郵寄給家長。建議選在週五下午投擲到郵筒裡,那麼預估家書到達的時間大約會週二左右。屆時,同學們都在學校上課,就不致產生「自己收到自己寫的家書」的窘況,而幾乎是由父母親手接到家書,感覺會更加驚喜與感動。

十一、掃描「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
       期中感恩家書寄出後陸續收到回函,有時會收到父母的來電,建議授課教師再三強調感恩家書的寫作目的,並藉此機會告知家長通識教育的精神與目的。大多數家長會準時寄回,也會仔細填答,寫下感想,內容之豐富,文采之美妙,甚至超過教師的期待,反倒不必太過擔心,然而仍要注意少部分回函內容較少的情形。回函部分,建議一一掃描存檔。掃描後的家書與回函,可作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參考,或作為修改本課程設計的方針。

十二、發回「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
       期中感恩家書全部收回後,告知同學發還日期,並準備「感恩家書回函感想」,將回函一一發回給同學(可搭配相關主題的音樂或歌曲),事先選定幾封特別的回函(不一定是回函內容較多者),當場邀請同學親自朗誦父母的回函,同時完成「感恩家書回函感想」寫作。父母回函的評分,我都不諱言的告訴學生:對教師而言,那是期中考的「參考值」之一,不完全會影響學期分數;但對學生而言,教師可提醒同學請謹記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參、困難與解決之道
       本作業設計曾在環球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與虎尾科技大學試行過,大致說來,同學們的接受度極高,亦有極佳的評價。然而由於家書的內容收信的對象,已涉及個人較私領域的部分,所遭遇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情感的表達。相關的解決辦法則針對不同的情況,而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不建議完全以同學的接受程度而定,儘量以同學與授課教師二方面皆可接受的程度,作為解決的依據。

一、家庭背景的影響
       寫作家書,就與家人有關。大多數的同學都能照時程的安排,完成期中感恩家書。然而有些同學不一定來自幸福的家庭,甚至來自失功能的家庭。要求同學寫一封感恩家書,向父親或母親表達感恩,較有困難,甚至產生極大排拒感,有些同學就明白表示寧願被當掉,也不願意提筆寫感恩家書。解決之道:建議授課教師單獨與同學談談,了解其中原由,告知同學作業仍要寫作,但不一定要郵寄出去,可以完成家書後,直接交給老師。或者請同學思考其他可以感恩的對象,再共同討論:要寫感恩家書給何人。

二、家書的批改與人力問題
       儘管授課教師已在課堂講解應用文書信的寫作格式,但真正提筆寫作時,有些同學在感動之餘,往往就將書信格式拋諸腦後,格式錯誤者有之,錯別字者有之,文意不清者有之,甚至筆跡潦草者有之,這些與國文根柢有關的基本問題層出不窮。在一般課程裡,選課人數往往約有 55位同學,限於郵寄家書的時間急迫性,僅有一位授課教師的情況下,對於家書的批改,就產生了極大的問題。若能配合TA,給予同學寫作上的指導與糾正,則能使感恩家書更臻完美。若沒有TA,建議請同學先寫草稿,或可降低上述之問題。

三、家長回函的速度與內容:
       感恩家書一旦寄回家中,父母通常都會趕緊填答完畢,郵寄給授課教師。但仍有少數同學的父母一拖再拖,造成發還回函時間的延宕。甚至有些父母過於忙碌,僅在回函上簽名,即郵寄給授課教師。這對於收信的子女而言,是莫大的傷害。當初學生經由教師的鼓勵,滿懷熱情的寫作感恩家書,沒想到父母竟如此冷淡的不置一詞。建議授課教師必須事先打預防針,鼓勵同學撥電話詢問家書回覆的情況,並要一再強調「字多字少都是愛」,或「無字天書也是愛」,讓全班同學有心理準備,否則同學感覺受到冷淡,心中會很傷心。原本藉由課堂強化親子互動的初衷,非但達不到,反而造成鴻溝。

肆、結語
       課程所規劃寫作「期中感恩家書」與「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極具特殊性,因此成效顯著,在寫作/閱讀、郵寄/拆信,一來一往之間,親、師、生三方面,皆深受感動,可謂收穫豐富。

一、學生的參與感
       教學設計以親情文學內容為主,期望提高修課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與了解,激發對父母親(小我)的感恩之心,進而培養對社會(大我)的感恩與回饋,確實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充分了解通識教育的精神。另外,為能使同學實際表達內心真實情感,設計應用文「感恩家書」寫作及「感恩家書回函評分表」活動,實際參與作業者,包括授課教師(教學助理)、選課學生與學生家長,以親、師、生三方面的共同參與,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上台分享父母的回函,亦能強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也不再一味站在講台上觀望,而是適時介入同學的情感世界,強化師生課堂間的相互對話與溝通,更有助師生情感的交流,自然提高修課同學的參與感。

二、教師的成就感
       變化大一國文的講授內容,直接提高教師教學的成就感。在設定主題引導教學的授課方式上,活化教學策略,開展創意教學理念,得到學生高度認同,使教師有更精進的自我成長,達到師、生雙贏的良好效果;在與學生、家長互動的珍貴歷程上,以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營造高昂而熱忱的授課情境,使學生有所收穫,獲得學生與家長的尊重與肯定,藉由感恩家書寫作,形成學生、學生家長與教師間良好的橋樑。此種珍貴的互動歷程,即是教師自我成長最好的回饋,對提升教師自我成長的成就感方面,實有顯著成效。


原文轉載自「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