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新聞評論 - 大學生受教權公私立大不同?全家盟籲:大學勿製造新貧族

圖片來源:大紀元
       大學教育是否製造新貧族?重要因素之一在於台灣的公共政策路線是左或右(然而有一說是台灣沒有真正「左」過)。依目前的高教政策看來,政府並沒有特別在意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進入公立大學的學生,通常家庭的社經地位不會太差;而較弱勢的家庭,依舊希望高等教育能夠如過去一般促進階層流動,所以即使學費貴上許多,仍讓孩子讀大學。這演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許多學生還未能夠畢業,身上揹的貸款數目已十分驚人。退萬步言,大學教育是什麼?大學教育的精神是人人平等受教或培育菁英?這兩種思維方向截然不同,而且也是執政者應該與社會大眾對話,取得共識之議題。如果台灣無法學會尊重各行各業,也不尊重技職體系的專業知能培育,只一味將學生推進大學裡頭(這也是當年廣設大學的原因之一)。那麼顯見我們教育體系之中的矛盾,還要存在很長一段時日。(小編野豬)


大學生受教權公私立大不同?全家盟籲:大學勿製造新貧族

Nownews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大學生的受教權,公私立大不同?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指出,私立大學學生的家庭背景,普遍不及公立大學學生,他們來自所得較低的家庭,然而畢業後,帶著不具競爭力的私校文憑進入就業市場,身上背著數十萬元的貸款與償債壓力,卻只能接受每個月兩萬元上下的薪資,畢業後的人生長達十年的黃金時期,很難有太多的翻身機會,終身淪為社會的新貧族。

       吳福濱分析,私立大學學雜費高,不少學生入學後必須辦理學生貸款,在學期間多數學生必須打工維持生計,學習效果當然不佳。面對學費調漲一事,除了考量國家應負起對高等教育的財政責任外,亦應考量現行的升學制度,造成國立大學學生家庭背景比私立大學為佳。

       吳福濱進一步指出,由於私校學生的居住地區也較多來自鄉下,但是長久以來,國內升學制度卻呈現國立大學學雜費收費低而學生教學成本高,私校生進入大學就讀後,被迫付出公立大學兩倍以上的學雜費,然而教學品質並不及公立大學。

       吳福濱呼籲,政府不應該作為部分大學的幫凶,藉著調漲學雜費之際,讓原來就處於弱勢的私立大學學生,再度受到剝削,如此一來,將會製造出更多的新貧族,並不利於國家及社會的長遠發展。

原文網址: 大學生受教權公私立大不同?全家盟籲:大學勿製造新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