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吳明益時間」-【我不慢,只是仔細】


王家衛拍《一代宗師》花了十年,可我也等了這部電影十年。

       這十年裡,打著葉問招牌,拍的是「精武門式」廉價愛國主義情節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不問俗濫,我都看過。電影導演為了武打場面的炫技,用的是甄子丹、杜宇航這樣的練家子。可王家衛用梁朝偉,我聽過不少人也看過不少報導的訕笑。要練家子磨演技是困難(雖然這些年中產、港產的武俠片,演技並沒什麼大用),而要個年過四十的演員練拳,那苦也不是一般演員願意擔下的。


       我唯一害怕的是看到另一部《東邪西毒》,那仍是王家衛一部奪人心魄的作品,只是其中武打的段落讓人失望,比較像是《重慶森林》的古裝版。《東邪西毒》沒到位的地方我以為就是王氏語彙,那個語彙如此現代,沒有時間的縱深感。而人物當然也只是從金庸的作品裡抽出,泯滅了小說裡的野史氛圍。武俠架空了就成奇幻,可武林總也是包藏在更巨大的歷史之中,不是嗎?

十年讓王家衛把這兩點都做到了。

       拿掉電影的開場,從字幕一上之後,幾乎每場戲都像毫刻一般精緻,卻又隱隱透著大器。精緻、氣韻與氛圍是王家衛本然就擅長的,因此諸如葉問(梁朝偉)為妻子洗腳、穿大衣、典當時留下一顆鈕釦;宮若梅(章子怡)火車上以大衣蓋住受傷的一線天(張震),那都是做為王家衛二十幾年老影迷熟知的王氏風格。但在影片流動的過程中插入的歷史片段,與武師們對談的語言卻「很不王家衛」。這點當然有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部王家衛電影有一個很不王家衛的編劇顧問張大春。(另一個編劇也極為重要,就是也寫武俠的徐皓峰)

        張大春在一篇名為〈丁連山生死流亡〉的文章裡,說清了這部片子大部分的「隱」架構。電影裡關鍵的幾段對白,脫胎自丁連山回憶錄式的《歸藏瑣記》。〈丁連山生死流亡〉把宮寶森為何南下面見丁連山的歷史背景寫了出來,對此認識不深的觀眾恐怕只看到南北門派衝突、悵然之愛的「顯」架構,但當你知道這背後的「隱」架構時,才會感受到這部電影的大器之處。

       宮寶森、丁連山與張作霖、同盟會等親日、革命黨、日本勢力的複雜關係,〈丁〉說得清楚精彩,我就不再贅述。一般觀眾覺得莫名的是「一線天」(張震)這個角色的安排,難道只是王家衛為了再安排另一線偶遇卻深留內心情愫的感情戲?其實不然。「一線天」出場時被日軍追捕,手上拿了把剃刀(這是為什麼他後來開理髮店的緣由,各行各業臥虎藏龍,筷子鏟子剃刀俱為傷人兵器不是嗎?),這場戲連著後頭一線天的另一場「想脫離組織」的打戲一併來看,我們知道「一線天」曾經屬於國民黨系統下的某個暗殺陣營。這個暗殺陣營或許就是張大春在《城邦暴力團》裡寫過的「藍衣社」。「藍衣社」是模仿義大利和德國的「褐衣社」(brown shirts)、「黑衫社」(Black shirts)的一個國民黨內的組織,事實上是當時黨內的青年菁英要防止黨的腐化而建立的。他們曾護送馬占山到外蒙古,刺殺日本軍官與特務,是日本特務的眼中釘。戴笠就是藍衣社裡的領袖份子。這藍衣社抗日,但也對共產黨,甚至是同志下手。是裡子。

       和〈丁連山生死流亡〉一文合併起來看,這兩條敘事線就明朗了。宮寶森(劇中為宮羽田)、丁連山、一線天這些「宗師」,都曾經認為武學可以救國,也應該救國,但實際上「時勢」是更為巨大,難以對抗、撼動的物事。宮寶森想聯合南北武術,卻被認為是強壓地頭的外來者,而丁連山則在與軍閥的衝突裡,成了這個門派的「見不得光的裡子」。「一線天」則是想離開那個更大的「政治江湖」時,卻發現不那麼容易了,得靠「血」(那一幕是片中少見見血的場面)才成。就像一場葉問睡在床舖上的背影的旁白,葉問說自己本以為武學就是不斷去看「更高的山」,但未料到真正難、摧折人心的是「生活」,而生活又在時勢中飄盪。

這或許就是王家衛這十多年來的「宗師之路」吧。

       回到電影技術本身,我認為這齣戲中至少有三場武戲要名留電影史的。一是葉問和宮羽田「過手」的主戲。與各門派武師交手上樓那段雖然打得緊張、運鏡也細膩,卻只能算是主戲的前奏。宮羽田和葉問過招完全沒有實際的胳膊交纏、氣力頡頏,而是宮羽田要葉問試著去「掰」他手中的那塊餅。葉問用了陽手、陰手與聽橋,最後收手。餅終究也沒讓葉問掰下,是宮羽田自己運氣讓它裂開的。

       這些年來由於電影技術的進步,導演能做出超越地心引力,違反物理、生理能力,甚至一掌出去如砲彈的戲我們看多了,但這場戲在餅落下之時,我真有在戲院裡對著螢幕磕頭拜師的衝動。這場武戲表面上看起來冰冷,事實上熱烈,遠遠超過這二十年來我所閱讀過的任何電影武打場面。

       另一場葉問求教丁連山的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丁連山為葉問點煙,葉問湊身過去就火,趙本山與梁朝偉的肢體動作亦詩亦武,讓人摒息。「是個大材」,當丁連山講出這話時,觀眾才驀然發現兩人已經考較過了。這比運力於硬地上踏出鞋印,以指為棋落在石桌上對奕都要深沉、不著痕跡,卻撼動人心得多。

       而真正節奏精巧、氣韻十足,又讓想要熱熱鬧鬧的觀眾過癮的不是葉問一個打十個的開場,也不是苦練八極就為了那場「破門」武戲的一線天,而是宮二小姐與馬三在大雪中於車站的對決。那可是一段有快板、慢板、小步舞曲與奏鳴曲的交響樂。第一樂章是雪景,第二樂章老姜與馬三徒弟們對陣時刀不見血,而是拉出一條條棉襖裡的棉絮,足見刀之快;而第三、四樂章宮二小姐八掛掌的柔勁與馬三形意拳的剛勁,正好與落雪及一旁逐步啟動的火車合成絕調。觀眾彷彿覺得宮二小姐已把那六十四手一一打盡,雙方幾番交纏,但到最後才知道那可能不過是火車啟動離站間短短的一分鐘。

       在我有限的觀影經驗裡,腦海裡有幾場武戲將會跟隨終生。那是《龍爭虎鬥》中李小龍與石堅在布滿鏡子「地宮」裡的鏡像決鬥,是胡金銓《俠女》裡意境充滿的「竹林殲敵」,是《臥虎藏龍》裡李慕白指點玉嬌龍的奪劍。當然,硬橋硬馬武戲,《殺破狼》裡甄子丹和吳京那場短兵器巷戰,看了真是讓人汗毛直豎。

《一代宗師》中,至少這三場武戲我願終生記住。

       實際拍了三年多,籌拍十一、二年的王家衛,還藉電影成就了演員。在這段時間裡,三個演員各自習武,完成的不只是電影裡面的角色,這段歷程還留在他們自己的人生裡。自此而後,張震是能打八極拳的張震,不喜歡打的梁朝偉成了能打詠春的梁朝偉,而章子怡也不再是《臥虎藏龍》裡在與楊紫瓊對打時,沒有一絲看起來拿了青冥劍就能跟俞秀蓮八九分「均勢」的玉嬌龍。年三十車站截住馬三的那場武戲,她和自幼就習過太極、八卦掌的張晉在氣勢上已然各成一個局面。

       至於張震,猶記我看完《臥虎藏龍》時只有一個感覺,如果不是他來演「半天雲」就好了。張震是華語電影圈裡外型極佳的演員,但聲音與肢體動作實在缺乏深度。只是張震顯然是個用心、不接濫戲的演員,在之前的《愛神》裡,他的眼神與肢體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猜測這齣戲的戲份被剪到極少的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氣」仍無法和梁朝偉與章子怡均勢。無法均勢,只能割捨了。

        最後我還想說,《一代宗師》的精緻,還呈現在臨時演員選用這樣的細節裡。在整部片中,不說「老姜」這個出色至極的配角,即使是「金樓」裡,像是背景一樣的窯姐兒,送葬的宮家老少,沒有一個眼神、姿態、氣質是臨時演員的廉價角色。一語未發站在那裡,就是個活生生的,有氣力、有故事的人。

       因為演員、劇本都到位了,甚至遠遠超過原本的王家衛能給予的,加上已卓然成家的美學風格與人性觀察,終究能成就這十年磨一劍的《一代宗師》,而這部電影也真正意味著某條創作者的「宗師之路」,那不見得一定要慢,但必得「仔細」。不知道這幾年國片熱而顯出惰性的國片看到了嗎?

       如果你問我這部電影精不精彩?我的回答是,整部電影我都流著手汗,直到進去捷運站都沒有乾。

(原文出處:吳明益老師FB http://ppt.cc/la4v

過招完全
問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