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就像是攸,高教評鑑中心就像是忽,大學就像是混沌。攸忽兩位長官很關心混沌的健康,決定引入西方實證醫學的指標和歐美人種的身體美學來為混沌進行解剖學式的健康檢查。在正式檢查前,為了讓隱晦的混沌成為可被觀看的客體,他們決定以幾何學為基礎,將混沌的身體劃出經緯界線、體積和表面性狀。不但如此,攸和忽還對混沌進行洗腦式的衛教,成功地為她植入了一套能自我檢查的主體靈魂和身體想像。
從此以後,原本自由自在、渾然天成的混沌開始以新的健康指標對自身進行鉅細靡遺的自主檢查。卻赫然發現自己「真正的本質」原來是那麼的體弱多病,而且五官不全極端醜陋。自慚形穢之餘,混沌開始病急亂投醫、猛吃維他命和各式
偏方,最後索性向長官告解、懺悔和求助。攸忽儼然成了整型美容專科兼精神科醫師。以西方人的形象為標準,用進口的手術刀,他們為混沌進行了「開竅」的工程。混沌終於改頭換面,一夕間榮登「世界百大」的美女之林。
當混沌因進入「世界百大」而雀躍時,她有所不知的是,攸忽一路上享受著發明、發現、治療疾病的知識/權力快感。快感的最高潮是,攸忽委託自家人製作了一份滿意度調查問卷,在高信效度的確保下,混沌表示對手術非常滿意,而且相信自己的健康確實得到了改善。可惜好景不常,就像國王的新衣被小孩揭穿一樣,攸和忽被旁人質疑是江湖郎中。混沌也因為方法錯誤而損毀了她的本來面目和自體免疫力,很快的就因傷口感染而死去了。
高教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處長魏炎順認為「高教評鑑就像系所健康檢查」,其方法論預設就是,以客觀主義的實證科學和超然中立的效標,來對處於混沌狀態的大學社群,進行一個解剖學式的分解和透視。一種有如醫療凝視的銳利目光,讓大學中的神秘主義、謬思、歡會神契、心照不宣和不可名狀,一一被系統性的轉譯成可被經驗觀察、量化、言說和分類的單元和實體。
哈伯馬斯(Habermas)在「大學理念」一文中指出,「理念是制度機構之靈魂」,而它來自那混沌多樣的生活世界。學者鄒川雄認為,大學是「捆紮多元職能的複合體」,不能為系統所化約,應該與生活世界生死與共。德文的「學術」(Wissenschaft)就蘊含著此種多元性,跟狹義的系統化科學不同。其中,學術的自主性、孤寂、自由和修養(bildung)構成四個統一原則。如今,高教評鑑的強力介入,使強調系統功能分化的理性,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對大學進行開腸破肚式的「開竅」工程。
我們身處其中,為了苟活並放棄理念,任由評鑑的攸忽式地恣意宰割。學術自主性、孤寂、自由和修養被一一剔除。這樣的大學,即使尚未七孔流血而死,也早已是行屍走肉了。
蘇格拉底穿越時空到台灣教書,評鑑委員問他知道什麼,他說:「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他被評為不適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