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如何在通識課程中運用行動及問題導向的教學理念

{專書文章分享}第三單元第二篇

*相關表格、註釋因轉貼不易,詳參《把理念帶進教室》一書

圖片來源:小編野豬
如何在通識課程中運用行動及問題導向的教學理念
黃俊儒

壹、為什麼行動?解決什麼問題?
       回顧國內大學通識教育的推展,至今已滿二十年了,其中大概經歷了兩個主要的推廣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是八0年代中期至九0年代中後期通識教育理念的推介,第二階段則是在實務性上推動通識教育課程的改進 。在這第二階段有關實務工作的眾多推廣工作中,由教育部顧問室所主導的96年度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十分具有特色的措施就是清楚地鼓勵教師規劃以「行動及問題解決為導向」的通識課程設計。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新聞評論:夜半地鐵 載不動的青春

圖片來源:大紀元
     「...教育的真正對象是這些主人翁,而不是為大學創造全球排名;五年五百億該用來為我們的中學創造更健康的青春,而不是為大學製造SCI/SSCI;教育政策應該用來為「棟樑」謀略,而不是用來算計成績及與社會進步無涉的評鑑...」

       其實小編比較想問的是,到底中華民國政府在追求哪個機構的全球排名。還是就跟風而已?全球和大學有關的排名很多,要讓台灣的頂尖大學每個都進百大,可能嗎?global ranking最後呼應的都是政經實力,地緣政治的影響力,和學術研究成果已無相關(事實上學術研究力是這個結構中的果,不是因)。公共預算不適合拿來當作教育願景的自我安慰途徑,為一個虛幻的目標而虛擲。

新聞評論:助學貸款 不可承受之重

圖片來源:台灣銀行
       辦理助學代款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助理貸款或許還款期間起算較為寬限,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2012年的今天,回頭看周平老師2010年這篇文章,只會讓大學生對於未來更加迷惘。

       當然,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所。然而當大學畢業生無法找到與自己的志趣或學術專業相符的工作,政府和各系所自然的會將謀職作為評鑑或系所經營的一環,而大學原先的教育目的至此徹底變質,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讓學生更難從貸款的困境裡掙脫,真正追尋自己的美麗人生。進而影響國家的生育率,扶養,健保等公共政策。而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顯見將是政府部份最需戮力的問題。(小編專任助理-野豬)

別堅持說英語


     "我不是反對英語教學或是在座所有的英語老師。我很高興我們有一個全球性的語言,這在今日尤為重要。但我反對用英語,設立障礙。難道我們真希望世界上只剩下600種語言,其中又以英文或中文為主流?我們需要的不只如此。那麼我們該如何拿捏呢?這個體制把智能和英語能力畫上等號,這是相當武斷的"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關愛環境行動方案-「環境保護與自然文學」之通識作業設計

{專書文章分享}第一單元第九篇

*相關表格、註釋因轉貼不易,詳參《把理念帶進教室》一書。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最遙遠的距離-從理念到教室

圖片來源: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專頁
轉貼自「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Facebook粉絲專頁,本文為該書之編者序。
(小編野豬)

只求60分的環境影響評估

圖片來源:林崇熙老師Facebook頁面
       拿到六十分真的及格了嗎?以大學課程而言,六十分代表的是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求知熱情,還是不得不求過關的態度展現?而台灣不止在大學校園有這樣的問題,連公共政策和環境政策也同樣。這或許不單是大學或環評的單方面問題,而應該是台灣社會需共同面對的問題。(小編野豬)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新聞評論 - 因應東協共同體 教部赴泰招生


圖片來源: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對於區域整合,台灣政府抱持的態度和決策始終不明確。對照歐盟(European Union)的經驗而言,經濟整合的過程中,將教育及其他面向的政策也納入,以利全面性的建置區域整合的網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以報導中教育部提出的對策方針為例,要以免學費,並以泰國政府合作的方式,使泰國師資人才來台獲得博士學位。短期之內或許可行,長期而言,「台灣高教」這樣的品牌能維持多久,仍使人有疑問。若將教育看成軟實力的一環,只靠三、五年的補助,很難評估會有什麼樣具體的成效。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由課程實作觀點看王家抗爭行動

說明:圖中戴毛帽者為石計生老師
圖片來源:Peopo公民新聞平台
       在三月數波文林苑事件的抗爭行動中,除了促使人們進一步重新檢視人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在現場或其他場域,許多大學師生的行動,亦頗值得一提。在現場,我們可以看見有老師透過訪談(請見影片列表)表達聲援,也有師生直接將課程移往抗爭現場,如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石計生老師,就將「社會現場」這門課帶至拆遷前夕的王家住宅前,讓學生實際進入社會運動的田野場域,觀照這整起事件。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辯論賽」在通識課程的應用


照片來源:小編野豬
文/廖蕙玟

壹、課程設計理念
       辯論賽作為課程活動,若規劃與執行得當,乃訓練學生多元自主學習之良方。不同系所之課程所設計的辯論賽,可能有不同目標,例如法律系、外交系或商業相關科系的辯論賽,可能分別以培養學生之法庭論辯、外交談判或商場折衝能力為主。作為大學教育基礎核心的通識課程,其辯論賽之目標應是培養每一位學生具備基本的理性公民論述能力。換言之,辯論賽非以訓練學生熟悉規則或技巧為主,而係對於有爭議的公共議題,透過資料蒐集與研讀,了解並分析後,提出正反意見,經過充分論辯,以尋求解決之道。基於此目標,本文分享之辯論賽教學活動設計具有以下特點:一、簡化規則;二、全體學生參與;三、不評選優勝隊伍與最佳辯士;四、搭配辯論後之書面作業。以多年來在通識課程中運用辯論賽之經驗,分享相關步驟於下:

成大─「學生觀點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規劃」計畫,4/27-4/30舉辦紀錄片營隊活動

圖片來源:小編野豬
各位老師與助理您們好:

       我是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STM)中心的助理若璇。王秀雲老師所執行的「學生觀點之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規劃」計畫,將於4/27(五)~4/30(一)舉辦紀錄片營隊的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大專生報名參加。

       希望各位老師能於課堂上幫忙宣傳。謝謝!

       這個營隊是教育部中鋼計畫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的一個子計畫,主要任務是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及學生對於五大素養的看法在校修課情形。
相對於核心能力的是五大素養,為:倫理、民主、科學、媒體、美學。